纵:即使。
贞观四年(630),太宗对公卿大臣们说:“我整天孜孜不倦,不仅仅是忧念爱惜百姓,也是想让你们能够长久地富贵。天并不是不高,地并不是不厚,然而我常常兢兢业业,是因为对天地十分敬畏。你们如果能够小心谨慎奉公守法,经常像我敬畏天地一样,不但能够使得百姓安宁,你们自身也经常能得到快乐。古人说:‘贤明的人如果财产多了,就会损害他们的志向;愚蠢的人如果财产多了,就会造成他们的过错。’这话可以深以为诫。如果徇私贪污,不但是破坏了国法,伤害了百姓,即使事情没有败露,心中怎能不常怀恐惧呢?恐惧多了,也有因此而导致死亡的。大丈夫怎么能够为了贪图财物而害了自身性命,使子孙后代每每为此感到惭愧羞耻呢?你们应当深刻地思考这些话。”
贞观十六年,太宗谓侍臣曰:“古人云:‘鸟栖于林,犹恐其不高,复巢于木末;鱼藏于泉,犹恐其不深,复穴于窟下。然而为人所获者,皆由贪饵故也。’今人臣受任,居高位,食厚禄,当须履忠正,蹈公清,则无灾害,长守富贵矣。古人云:‘祸福无门,惟人所召。’然陷其身者,皆为贪冒财利,与夫鱼鸟何以异哉?卿等宜思此语,用为鉴诫。”
“祸福”二句:语出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。意谓祸福无定,由人自取。
贪冒:贪图财利。
贞观十六年(642),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:“古人说:‘鸟栖息在树林里,还担心树木不够高,又在树梢上筑巢;鱼潜藏在深渊里,还担心水不够深,又在洞窟下做穴。但是它们仍然被人捕获,这都是因为贪食诱饵的缘故啊。’现在臣子接受任命,身居高位,享有厚禄,应当做事忠诚正直,遵循清廉无私的原则,那么就不会有灾难,能长久保持富贵。古人说:‘祸福无定,由人自取。’然而那些以身犯法的人,都是因为贪图财利,这与那些鱼、鸟有什么不同呢?你们应该思考这些话,作为借鉴和警诫。”
卷七
崇儒学第二十七
本篇主要记述了贞观时君臣有关崇儒重道的一些言行。作者认为学识的厚薄对治国安邦能力的大小有很大影响,而且与世风民俗的好坏也有很大关系。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的建议以来,儒家思想就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,备受推崇。太宗即位之初,也着意文治,崇尚儒学。所以他连年下诏,确定孔子、颜回为先圣先师,设置弘文馆,将前代名儒左丘明、卜子夏、公羊高、谷梁赤、伏胜、高堂生、戴圣、毛苌、孔安国、刘向、郑众、杜子春、马融、卢植、郑玄、服虔、何休、王肃、王弼、杜预、范宁等的著作“垂于国胄”,并将这些名儒“配享尼父庙堂”。同时命令颜师古考定五经、孔颖达撰写《五经正义》,“付国学施行”。太宗认为“为政之要,惟在得人,用非其才,必难致理。今所任用,必须以德行、学识为本”。贞观时期崇孔尊儒,兴学重教,把勤奋学习儒家思想看作是一种美德,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,其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