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从山间流出,却汇于大海;庄稼从田野上生出,却藏实于仓库,看见开始就知道它的终结了。
席之先雚蕈,樽之上玄樽,俎之先生鱼,豆之先泰羹。此皆不快于耳目,不适于口腹,而先王贵之:先本而后末。
“席之先”句:许慎注:“席之先所从生,出于雚与蕈苇也。”按:雚,《道藏》本同。《汉书·货殖传》颜师古注:“雚,薍也,即今之荻也。”雚,字应作“”。《说文》:“,薍也。”蕈,于大成《诠言校释》:“蕈”当为“簟”。 “樽之上”句:许慎注:“樽,酒器。所尊者玄水。”按:玄樽,《史记·礼书》作“玄尊”,亦称玄酒,古代祭祀用水。也指薄酒。 “俎之先”句:许慎注:“祭俎上肴以生鱼也。” “豆之先”句:许慎注:“木豆谓之豆。所盛大羹,不调五味。”按:泰羹,古代祭祀用不调五味的汁。以上载于《荀子·礼论》、《大戴礼记·三本》等。
“而先王”句:许慎注:“贵之,以祭宗庙。”
席子是从雚、簟而来,樽是从祭祀的玄酒而来,俎是从祭祀的生鱼而来,豆是从古代祭祀用的肉汁而来。这些用具粗陋不能娱人耳目,不能适合人体的需用,但是先王很珍视它们:是因为先王重视祭祀的本原而轻视末节的享受。
圣人之接物,千变万轸,必有不化而应化者。夫寒之与暖相反,大寒地坼水凝,火弗为衰其暑;大热烁石流金,火弗为益其烈。寒暑之变,无损益于己,质有之也。
圣常后而不先,常应而不唱;不进而求,不退而让;随时三年,时去我走;去时三年,时在我后;无去无就,中立其所。
轸:《文选·枚乘〈七发〉》李善注引许慎曰:“轸,转也。”即转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