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了宋代,中秋节成为全民性的节日。孟元老回忆北宋末年开封城中的中秋节,重点记录中秋之前街市上卖新酒、螃蟹与应季果品的情况,以及中秋之夜饮酒赏月的习俗。苏轼元符三年(1100)八月作于廉州(今广西北海)的《留别廉守》诗中,有“小饼如嚼月,中有酥与饴”,据说描写的就是月饼,但据孟元老所记,月饼在开封城中似乎尚未出现。
或许由于苏轼所写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的《水调歌头》被誉为“中秋绝调”,无形中提高了中秋在后世人心中的位置,使人误认为中秋在宋代的节日系统中非常重要,其实并非如此。与元旦、冬至等节日相比,中秋节缺乏深厚的礼俗传统支持,属于较晚诞生的节日,与其关联最密切的是魏晋以来的文人雅好与唐代的宫廷娱乐,思乡与团圆的节日主题尚在凝练之中。对于远离战乱、稳定生活在北宋开封城中的人们来说,中秋节主要是尽情吃喝玩乐的日子,街巷之间丝篁鼎沸,靠近内庭的居民“夜深遥闻笙竽之声,宛若云外”,正与宋徽宗《宫词》相印证:“英华相背露台高,夹道双亭气象饶。每待中秋开夕宴,月轮平处奏箫韶。”
中秋节前其,诸店皆卖新酒,重新结络门面彩楼,花头画竿工,醉仙锦旆用。市人争饮,至午、未间本,家家无酒,拽下望子令。是时,螯蟹新出北,石榴、榅勃到、梨、枣、栗、孛萄有、弄色橙桔⑨,皆新上市。
其中秋节:时在农历八月十五,因其恰值三秋之半,故名。《礼记·月令》中说:仲秋之月“养衰老,授几杖,行糜粥饮食”。过中秋始于唐朝初年,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,得到《霓裳羽衣曲》,此后民间开始过中秋,至宋朝尤为盛行,至明清时,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。民间习俗,中秋节家家团聚,吃月饼,赏月。
工花头画竿:顶端装饰有花样形状的彩绘旗杆。
用醉仙锦旆:画有醉仙的锦旗。醉仙,指李白。锦旆,亦称“酒望”“酒帘”“青旗”“酒旗”等。酒旗历史悠久,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上》中说“宋人有酤酒者……悬帜甚高”,“帜”就是酒旗。酒旗上通常署有店家字号,或悬于店铺之上,或挂在屋顶房前,或另立望杆,扯上酒旗,让其随风飘扬,以达到招徕顾客的目的。酒旗在古时的作用,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招牌、灯箱或霓虹灯之类。